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3D打印技术方兴未艾 即将迎来井喷期

2017-07-18

经过几十年的韬光养晦,飞速追赶,现在,我们终于在高新技术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韬光养晦,飞速追赶,现在,我们终于在高新技术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例如,伴随着科技大潮的兴起,我国在3D打印技术方面成绩斐然,虽然现在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但是对于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国人来说,似乎可以沾沾自喜了,即使差距还比较大。

 

目前来看,现在3D打印技术已经延伸至医疗、工业、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众多企业纷纷布局,3D打印技术风光一时,即将成为新的风口。数据显示,去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虽然我国3D打印产业起步较晚,但是拥有全球最大的3D打印潜在市场,具有十分可观的前景。

  从全球来看,去年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机构预计,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到2018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在中国从事3D打印的企业大概有一百多家,总数已接近或超过中国之外的全球3D打印企业的总和。”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对于存在“泡沫”的质疑,他认为这是大部分新兴产业发展都要经过的粗放式发展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3D打印技术研发热火朝天,在医疗、汽车制造等领域异军突起,即将迎来井喷期。

  近日,美国一个大学的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始利用3D技术打印功能性毛细血管,为下一步制造出易被患者身体接受的组织和替换器官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利用3D打印技术帮助医生攻克复杂手术的经典案例数不胜数。3D打印指导全国首例“母子拼肝”手术、首例3D打印全肩关节置换术、首例“定制”3D打印颈椎手术、首例3D打印辅助脊柱截骨手术、中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批等等。但是作为患者来说,3D打印技术能不能尽快把过高的医疗费用降下来,让许许多多的病人得到诊治,才是无数患者的心声!

  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蔡道章指出,“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将是直接打印人体组织和器官。”他表示,这一技术很有可能在骨科率先得到突破,未来不仅可以打印出人工骨或软骨,甚至可以打印出肝脏等复杂器官。

  不仅如此,3D打印在汽车制造领域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韩国的一个设计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 "Open structure Mobility  Concept" 的微型电动概念车,其采用 3D 打印技术定制车身,共享车辆架构平台,进而实现结构拓展,为社会各界提供开放式的车辆结构。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汽车制造和维修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在3D打印技术的推动下,汽车行业会向着个性化定制、便捷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D打印技术不仅被用于汽车制造,还能用于打印飞机。世界上第一架完全依靠打印制造而成的飞机是由英国的南安普顿大学开发的激光烧结无人驾驶飞机(SULSAUAV)

  为什么中国的3D打印技术姗姗来迟,不能迅速超越外国呢?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

  据了解到,在国内,3D打印被称作“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尽管被寄予厚望,但在我国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来看,我国3D打印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原创技术不够、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健全等成为制约国内3D打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缺乏专业人才、人才培养问题也刻不容缓。

  在3D打印领域有10多年攻关经历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鸥表示,缺乏核心技术与专业人才是制约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则表示,“金属3D打印进入航空航天、军工等高端市场是一个捷径”。

  为更好地促进3D打印技术发展,带动相关行业进步,应该加快实现航空航天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化。通过技术转化,让3D打印技术惠及更多国人,保持我国在这一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基础。另外,国内应该强化3D打印从业人员培养,为产业链完善提供保障。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才支撑,科技进步只能是过眼烟云。

  3D打印技术即将迎来井喷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让先进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是社会各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0-81495838